中央銀行自去(2023)年9月啟動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並要求銀行自行實施「總量管制」後,房市交易明顯降溫,卻也導致換屋族陷入貸款困境。民進黨立委郭國文今(8)日於立法院質詢時指出,當前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已降至36.89%,逼近首波信用管制門檻的36.64%,呼籲央行檢討政策。央行總裁楊金龍當場承諾,將於6月理監事會議全面評估管制措施,是否鬆綁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換屋族陷斷頭危機 立委籲政策勿「傷及無辜」

郭國文於財政委員會質詢時表示,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要求銀行每月房貸新增額度不得超過還款額度,雖有效抑制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從37.1%降至36.89%),卻衍生換屋族「簽切結書仍貸不到款」的亂象。他強調,今年首季全台住宅使照量高達3.1萬宅,創史上最大交屋潮,若房貸持續緊縮,恐爆發斷頭潮,衝擊民生經濟。

郭國文進一步分析,現行管制雖鎖定法人購屋及多戶持有者,但銀行為遵守總量管制,反而優先壓縮一般民眾的換屋貸款額度。他建議央行應「分級管理」,對還款能力穩健的法人或投資客維持嚴格限制,但需避免誤傷自住換屋需求,以免激化民怨。

楊金龍:滾動檢討 6月會議定調

面對立委訴求,楊金龍回應,第七波管制原訂為期一年,央行將依市場數據「滾動式調整」。他坦言,當前房市交易以自住為主,加上信用管制已見成效,央行將於6月理監事會通盤檢討政策,包括是否鬆綁換屋族貸款限制、調整不動產集中度標準等方向。此話一出,被市場解讀為央行政策轉向的風向球。

房產業者:管制應「精準打擊」 保障居住正義

房仲業者指出,央行信用管制雖抑制炒作,但銀行實務上為達標,往往「雨天收傘」,導致首購族與換屋族權益受損。業界普遍期待央行6月能推出差異化措施,例如提高換屋貸款成數、放寬寬限期,或在總量管制中排除自住需求,以落實居住正義。

隨著6月央行理監事會逼近,房市能否迎來政策鬆綁曙光,將成為穩定民生與經濟平衡的關鍵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