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因開發早、素地稀缺,住宅老化與高房價問題持續發酵,促使30年以上老屋躍升為房市交易主力。根據永慶房產集團最新統計,北市老宅交易占比10年內翻倍成長,新屋交易量卻腰斬,顯見購屋族在高房價壓力下,逐漸轉向「以屋齡換取空間」的市場趨勢。
北市屋齡交易結構巨變 老宅占比突破5成
永慶房產集團比較2015至2024年數據發現,北市住宅交易結構出現戲劇性變化。屋齡逾30年老宅交易量從3,278件暴增至6,294件,增幅高達92%,占比更從31.9%擴張至54.7%;反觀10年內新屋交易占比從41%重摔至17.5%,顯示市場主力產品世代交替已成定局。
台北市住宅交易屋齡占比變化
屋齡帶 | 2015年交易量 | 占比 | 2025年交易量 | 占比 | 變化幅度 |
---|---|---|---|---|---|
10年以下 | 4,210 | 41.0% | 2,015 | 17.5% | ▼23.5% |
11-30年 | 2,887 | 28.1% | 2,912 | 25.3% | ▲0.9% |
30年以上 | 3,278 | 31.9% | 6,294 | 54.7% | ▲92.0% |
總交易量 | 10,375 | 100% | 11,500 | 100% | ▲10.8% |
數據來源:永慶房產集團;註:2025年為預估數據 |
高房價逼出「老屋剛需」 結構安全成隱憂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分析,北市房價10年漲幅逾5成,新建案單價動輒破百萬,迫使購屋族轉向相對實惠的老宅。以總價2,000萬元預算為例,新屋僅能購得15坪套房,但30年中古屋可換取25-30坪標準品,價坪比優勢明顯。
然而網路民調顯示,逾6成民眾憂心老屋結構安全與耐震能力,4成以上關注管線老化及漏水問題。對此內政部擬推出《老屋延壽計畫》,透過補助強化建物安全,預計5月公布草案,可望為全台逾460萬戶30年以上住宅提供解方。
政策+市場雙軌並進 老宅改造成新顯學
業界人士指出,當前老宅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現象:
- 低公設+高坪效:無電梯公寓公設比僅20%-25%,相較新大樓30%-35%更具使用空間優勢
- 都更誘因發酵:具重建潛力的4、5層公寓成投資新寵,2024年萬華、大同區老宅交易量年增15%
- 裝修產業鏈成形:結構補強、管線更換等基礎工程報價,10年來成長逾3成
陳金萍提醒,購置老宅應優先評估「結構安全鑑定報告」與「管線更新成本」,並留意周邊都更整合進度,方能兼顧居住安全與資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