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鉅軒代書
央行自2022年啟動連續七波信用管制,2025年6月19日最新一次理監事會議並未進一步收緊房貸政策,卻也未見鬆綁跡象。根據央行公布數據,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雖已降至37.1%,但總裁楊金龍強調,房價與貸款風險仍高,因此現階段「不鬆手」將成定調。
不動產專家、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政策遲不鬆綁的結果,將使房市進一步萎縮。他指出,建商與銀行的關係就像「唇齒相依」,但一旦資金鏈出現壓力,「首波倒下的一定是資本較小的小型建商與位於蛋白區的建案」。
房市現正進入交屋高峰期,加上貸款限縮壓力,市場呈現「價跌量縮」雙殺格局,餘屋壓力攀升。莊孟翰警告,目前的房貸緊縮已非單一事件,而是逐漸醞釀成系統性風險的「後遺症」。
他進一步指出,一個建案從購地、規劃設計、取得建照到公開銷售,平均至少一年;營建期三至四年,完工交屋與產權移轉又需半年至一年,總計開發週期動輒四至五年。然而政策期待在一至二年內大幅降低銀行放款水位,顯然不切實際。
更嚴峻的是,當限貸與市場調整壓力交織,可能引發連鎖效應,包括:
- 中小建商資金鍊斷裂
- 銀行逾放比攀升
- 法拍屋數量增加
- 爛尾樓風險升高
莊孟翰直言:「這並非單純的市場問題,而是三方(銀行、買方、賣方)無法單獨承擔的結構性矛盾。」他呼籲主管機關應審慎調整政策節奏,在維持金融穩定的同時,適度鬆綁房貸限制,才能避免房市進一步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