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高力國際最新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商用不動產及土地投資市場調查」,台灣商用不動產首季交易額僅28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37%。儘管市場整體趨冷,廠房與倉儲類產品仍穩居交易主流,占比達整體成交額最大宗,且高達74%的交易動能來自自用型買方,其中科技業者貢獻逾100億元,顯示產業擴張需求仍強勁。
值得注意的是,壽險業持續缺席。高力國際研究部資深董事梁儀盈分析,雖壽險業最低報酬率門檻已調降至2.545%,但考量利率政策與未來升息預期,業者傾向鎖定收益率更高的區域與產品,短期內仍將觀望。
土地交易南熱北冷 高雄單季成交破百億創紀錄
相較於商用不動產的剛性需求支撐,土地市場則呈現明顯區域分化。首季全台土地交易額469億元,年減3%,建商購地占比僅57%,創近年新低。然而,南二都(高雄、台南)合計交易額達226億元,占比近5成,其中高雄更以136億元的鼓山區住宅土地交易(遠雄建設購入)成為全台唯一單季破百億的都會區,反觀台中土地交易額79億元,跌至近一年低點。
高力國際副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指出,建商轉向「保守獵地」,主要受房市政策緊縮與住宅買氣降溫影響,加上南部土地基期較低、公共建設題材發酵(如台積電設廠效應),促使資金南移。
關鍵數據解析
項目 | 2025年Q1數據 | 年變動率 | 市場亮點 |
---|---|---|---|
商用不動產交易額 | 287億元 | -37% | 科技業貢獻100億元 |
土地交易額 | 469億元 | -3% | 南二都占比48% |
建商購地占比 | 57% | 低於長期均值 | 高雄單季136億元創紀錄 |
自用型買方占比 | 74%(商用不動產) | — | 廠房、倉儲為主力產品 |
工業類不動產續領風騷 企業資產活化成趨勢
高力國際董事總經理劉學龍表示,在國際局勢動盪(如美中關稅壁壘、地緣政治風險)與國內政策雙重影響下,工業類不動產將持續主導市場,尤其科技供應鏈擴廠、物流倉儲需求提升,將支撐工業地產交易動能。
此外,企業加速「活化閒置資產」亦成趨勢。劉學龍分析,面對營建成本高漲與資金壓力,業者傾向處分非核心資產或透過都更、合建等方式提升價值,此舉可望為商用不動產市場注入穩定交易量。

區域佈局啟示錄
-
南二都崛起:高雄憑藉產業聚落與土地成本優勢,吸引建商與製造業插旗。
-
工業地產剛需強:科技業擴廠、ESG綠能設施需求,將推升廠房與倉儲需求。
-
政策風險仍在:央行限貸令與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持續壓縮建商購地槓桿。
業界人士建議,投資人應關注具產業聚落效應的工業區,並評估企業資產活化標的,以掌握政策轉向前的佈局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