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危老條例》時程容積獎勵將於今年5月正式落日,北台灣危老重建市場卻呈現冷熱兩極。根據《住展雜誌》最新統計,2023年北台灣危老重建住宅推案量為1,082.7億元,雖為歷年次高,但較前年衰退17.2%,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北市與新竹地區的危老推案量「腰斬」,反映建商對舊市區改建熱度降溫,轉向重劃區獵地開發的趨勢。

雙北危老案量縮 北市百億大案蓄勢待發

統計顯示,去年台北市危老推案量為756.8億元,年減127.4億元,新北市更從前年262.1億元驟降至190.1億元,案數更從32案砍半至15案。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分析,台北市素地稀缺,危老案仍為推案主力,但建商從送件到實際推案需時1至2年,導致「送件潮」與「推案量」存在落差。目前北市尚有「西華璞園」、「科達大巨蛋案」兩大百億危老案籌備中,大同、中山、士林等區亦有亮點個案,後市仍具潛力。

然而,北市精華區危老案飽和現象浮現。以大安區為例,前年危老案多達9件,去年僅剩4件;大同區亦從8案減至4案,直接導致整體量縮。去年指標案如中山區總銷180億元的「國賓皇琚」,揭露單價站上200萬元,總價突破2億元,顯見危老豪宅化趨勢;另如大安區「大安ONE」、中山區「森仰」均以高總銷與地段優勢吸引市場目光,但中小型建案供給減少,仍拖累整體表現。

重劃區土地吸金 新北、新竹危老案退燒

相較於北市,新北市與新竹地區危老推案明顯遇冷。新北市去年危老案數腰斬,僅板橋「大陸耑芃」以60億元案量撐場,永和、板橋等舊市區推案量同步衰退,五股、土城、淡水等區更因重劃區土地供給充足,危老案直接「掛零」。陳炳辰指出,建商在重劃區可取得大面積素地,開發效益高於舊市區整合,加上房市買氣聚焦新興區段,危老案自然退居二線。

新竹地區去年危老推案量僅97.8億元,年減58.3億元,除昌傑建設在北區推出10億元以上個案,其餘多為小規模建案。對比前年昌傑「60億元指標案」撐盤,去年明顯黯淡。業界人士分析,竹科周邊如竹北市等地重劃區蓬勃發展,建商優先搶攻大案,市區危老案因整合困難、規模有限,難以成為市場主力。

20250424151038
住展雜誌提供

危老落日不悲觀 合併開發、安全需求撐長線

儘管時程獎勵進入倒數,陳炳辰認為危老重建仍具長期動能。未來基地若合併鄰地達200平方公尺,可持續申請規模獎勵,有助改善「紙片屋」問題;加上都更程序繁瑣,危老條例的快速通關優勢,仍吸引建商與地主合作。此外,近年地震頻傳,民眾對建築安全意識提升,老屋改建需求不減,危老市場在獎勵落日後,可望轉向「質精於量」的穩健發展模式。

危老重建政策催生的「黃金五年」即將落幕,但隨著雙北精華區大案陸續登場,以及居住安全議題發酵,危老市場未必就此熄火。然而,如何平衡重劃區開發與舊市區更新,將成為建商與政策制定者的下一道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