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鉅軒代書

近期房市話題沸騰,建商讓利、退訂退款、新案下修……你是不是也以為,「房價大崩跌」要來了?但當大家都在摩拳擦掌、等待房價腰斬時,專家卻潑了冷水:「想買在絕對低點?你大概率會成為最後的輸家!」

📉 房市進入盤整期,交易量年減26%

根據六都民政局統計,2025年上半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10萬0202棟,年減幅高達26.6%

有專家指出,若下半年買氣仍未復甦,全年交易量恐跌破28萬棟大關,創下歷史新低。

乍看是「買方市場」的好機會,背後其實藏著更複雜的市場邏輯。

💸 讓利不是全面崩跌,建商「讓一點」其實算盤打得精

許多民眾期待房價重挫,進場「撿便宜」。但專家強調:「價格修正15%已是底線。」

超過這個幅度,不只建商獲利遭壓縮,還可能引發已購戶違約潮、資金鏈斷裂等系統性風險。

建商並非全面性降價,而是根據資金、成本與工程進度調整個別策略。也就是說:市場沒有你想像的便宜貨橫飛。

🎭 建商讓利背後的4種「玩法」你看懂了嗎?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表示:

  1. 真降價:直接比市場行情還低,是搶單也可能是清庫存。
  2. 行銷降價:地點話術操作,實質價格可能只是「看起來便宜」。
  3. 誤判形勢:高價開盤賭行情,遇冷市就踩雷。
  4. 嘗試水溫:開高幾戶測試市場接受度,準備後續調整策略。

別只看「降價」兩個字,背後可是滿滿的策略博弈。

🚨 若跌超過15%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真的出現全面超過15%的跌幅,那可能不是撿便宜的好消息,而是市場恐慌的開端:

  • 建商會減緩推案、緩建甚至停建,市場供給縮水。
  • 中古屋若出現便宜物件,多為急售個案,可遇不可求。
  • 財務槓桿高的屋主可能急於脫手,釋出低價戶,但不一定輪得到你買到

🎯 最佳買點,不在「谷底」,而在「轉折」

對於剛性需求者或長期置產族而言,未來一年半內將是理性買入的黃金期。

選擇性多、議價空間大,才能買到真正符合需求的「高 CP 值」物件。

正如好宅攻略老編管清智所言:

「買在相對低點,就是贏家;硬等絕對低點,很可能你一輩子都買不到。」


📌 你不是要買「最低點」,你是要買「適合自己的點」

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等不是策略、決斷才是智慧。

與其蹲在懸崖邊等待最低點,不如在平穩坡度上安心起步。

房市如棋,落子無悔,穩中求勝才是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