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鉅軒代書

房市急凍!六都移轉量創新低

中央銀行於2024年祭出「史上最嚴」第7波信用管制措施,導致房市交易量急凍。根據六都地政局統計,2024年10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約1.7萬棟,不僅創下2018年以來同期新低,更是近年來減幅最大的時刻,全年衰退達26%。

面對冷颼颼的房市,臉書粉專《工程師看政治》發文指出:「仇恨房地產,正成為台灣的主流輿論。」他警告,這樣的氛圍恐讓整體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房價跌≠公平正義?工程師:全民都會賠

該工程師指出,台灣的房屋自有率高達8成,房地產不只是居住用途,更是全民最重要的儲蓄與資產來源。

「房價跌1%,等於8成人的財富都縮水1%;房價跌10%,千萬房瞬間少了100萬!」

這種「財富效果收縮」不只讓民眾變窮,也會直接打擊消費信心,進而拖垮整體內需。

他強調:「房價漲,未必人人受益;但房價跌,幾乎所有人都會受傷。」

「仇房」思維蔓延 恐重蹈中日經濟覆轍

工程師舉例,中國在1960年代掀起「鬥地主、仇富運動」,最終導致國家陷入長期貧困;近年再推「三條紅線」政策壓垮房企,造成一代人資產蒸發。

日本泡沫破裂後也經歷長達30年的「失落時代」,年輕人薪資停滯、房價一蹶不振。

「沒有一個國家,是靠打壓房地產而變強的。」他直言,「仇恨房地產」只會帶來失業、通縮與貧富惡化。

加稅政策傷誰?「政府穩賺、底層最苦」

針對政府研擬的土地稅、房屋稅、租金所得稅等「加稅政策」,工程師直言這是「看似正義、實則剝削」。

因為地主、屋主無法吸收稅負,最終會把成本轉嫁給租屋族與小商家:

「房東被課稅,房客漲租;店面漲租,物價跟著漲,受苦的永遠是底層。」

他更進一步舉例,政府近期推行的「二代健保費」補充保費,只要股息收入超過2萬就要被扣2%,「收錢的永遠是政府,而底層得到的好處呢?」

別再以「正義」之名打擊資產

他最後警告,「沒有靠仇富能脫貧的底層,也沒有靠打壓房地產而變強的國家。

如果政策只強調懲罰與分配,而忽略經濟運作的基本邏輯,最終受害的將不只是房東與地主,而是整個社會的中產與弱勢族群。

「當政府以正義之名刮走你的錢,真正被犧牲的,是努力想翻身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