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鉅軒代書

房價一路高掛,央行祭出多項限貸政策也難擋熱潮。預售市場價格不跌反升,尤其品牌建商推出的熱門地段新案,單價動輒破百萬,讓首購族只能在樣品屋門口嘆氣。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目前台北市除了萬華區仍能找到單價不到百萬的案子,其他行政區早已全面跨進「百萬俱樂部」。甚至屋齡10年內的新成屋,也幾乎全線突破百萬門檻。

那麼,建商該如何讓高價房順利銷售?

答案只有一句——「壓低總價、迷你化格局」

🏙️從大坪數夢想宅 → 迷你型首購屋

近年市場上,「一層八到十戶、單面採光、無窗衛浴」的設計愈來愈常見。許多豪宅品牌建商也紛紛轉型推出「小坪數系列」,用更低總價吸引年輕族群。

對建商而言,這是無奈的選擇——地價高漲、營建成本暴增,不縮坪根本無法維持合理售價。對買方來說,雖然空間小了,但至少能「買得起」。能擁有品牌建商的新案,依舊是種心理成就。

許多購屋族心裡想:「以前那品牌我根本買不起,現在終於有機會入手了。

只是這樣的「甜頭」,背後也代表空間品質的妥協——客廳變暗廳、玄關不見、收納難找、採光變差。

🏗️仍有少數建商堅持「住的品質」

然而,也有老牌建商不願跟風。某深耕地方30年的品牌建商,新案規劃竟採「單層三戶、雙梯三面採光」的配置,甚至有戶別四面採光——在當前市場中堪稱異類。

這樣的格局設計固然增加成本、壓縮利潤,但吸引的多是重視居住品質的自住客。

建商老闆堅持地說:「空間與採光,是家的靈魂。

這句話,也道出如今市場的兩難——是要賣得快、還是住得好

💡空間成為奢侈品

隨著土地與成本不斷上升,「迷你化產品」仍將是未來主流。

消費者與建商都在尋找那條「總價帶的生存縫隙」。只是當我們一次次看到坪數被切細、採光面消失,也不得不感嘆——

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裡,空間,已成為最昂貴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