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鉅軒代書

2025年台灣的夏天,不只氣溫飆高,民眾的「居住焦慮」也正燃燒到極限。

儘管房市降溫、價格鬆動,看似是購屋好時機,但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6月「居住類指數」暴衝至109.31,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房租指數108.8、住宅維修成本更衝上114.17,揭示一個殘酷現實:「房價跌了,卻更住不起了!

【翻修+稅改=雙重痛苦】租金成為新貴族門票

從北市到高雄,都會區租金如脫韁野馬。房東為吸引租客爭相裝修、添購家電,但材料費與人工同步飛漲,加上囤房稅2.0上路,讓不少「地下房東」浮出水面,也一併將成本轉嫁給租客

再加上政府擴大租金補貼、推動租屋實名制等政策雖美意良善,卻也間接推升市場透明度,讓原本低調出租的房源,價格齊步調漲。住不起的,不再是房,是人生的尊嚴。

電價飆漲讓你連吹冷氣都要心虛

2025年夏季電價啟動,加上國際能源動盪,水電燃氣價格直線上升。根據統計,水電燃氣指數6月暴增至118.71,短短一季暴漲16點。張旭嵐(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表示:「這類『剛性開銷』沒得省,只能硬吞,對家庭來說等同於隱性稅收。」

未來水費還可能再調漲,形成「三重夾擊」——租金、維修、能源,居住成本像溫水煮青蛙,讓租屋族每日清醒卻無法脫身。

買不起又租不起,青年世代彷彿被詛咒

2025年6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利率已升至2.283%,是金融海嘯以來最高水位。購屋族壓力山大,轉而租屋者卻也無處可逃。信義房屋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當利率破2%,購屋已無財務優勢;租屋則淪為高租金奴役,青年世代進退兩難。」

房東方面則精算報酬率,見利率飆高,就將租金提高來維持投報率,進一步惡化市場租賃環境。

居住正義何時才會兌現?

雖然政府頻頻推出囤房稅、租金補貼、社宅興建等政策,卻仍被學界批評為「治標不治本」。中研院院士王平直言:「通膨數據明顯低估房租影響,真實的生活成本被掩蓋。」

租屋黑市依舊猖獗,房東避稅、租金喊價無標準,整體市場透明化進程遲緩。即便有政策在手,卻難撼動根深柢固的結構性問題。

你住的不是家,而是一場耗盡薪水的長跑

當「居住」這項人類基本需求,變成了金錢與體力的無限拉鋸,當租也苦、買也痛,當一間安全溫暖的住所變成了奢侈夢境,這不只是經濟問題,而是價值觀的危機。

台灣的居住正義,不該只是口號,更應是制度與誠意的實踐。否則這場「住不起」的困境,只會越陷越深,終將吞噬我們對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