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鉅軒代書

誰說買房一定要新成屋?在房價高漲的時代,老舊公寓竟然上演「逆襲」戲碼,成為年輕購屋族群的「新寵」!根據聯徵中心最新房貸數據,今年首季全台屋齡30年以上的老公寓,有超過八成的買家竟然是50歲以下的年輕人,其中又以40至50歲的族群為主力,佔比高達35.7%!這股「老屋新歡」的趨勢,近五年來更以每年2.9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增長,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房市的想像!

房價高漲下的務實選擇:年輕人「先買老、再換好」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一針見血地指出,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許多年輕人不得不採取「先買老、再換好」的務實策略。儘管老公寓屋況相對老舊,但其親民的價格和超低的公設比,讓預算有限的年輕族群在雙北等高房價都會區,有了更實際的選擇。這也解釋了為何老公寓的購屋客群正快速走向年輕化,成為房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老公寓的四大魅力:地段、價格、公設比、都更潛力一次到位!

究竟是什麼魔力,讓老公寓在年輕族群中掀起搶購熱潮?張旭嵐執行長進一步分析,老公寓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歸功於其「四大優勢」:

1.黃金地段,生活機能滿分:

老公寓多半坐落於市中心的「蛋黃區」,周邊生活機能成熟,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對於習慣都市便利生活、熱衷社交活動的年輕人來說,這無疑是最大的吸引力。下樓就有便利商店、餐廳、捷運站,省去了通勤時間,也滿足了日常所需。

2.價格親民,輕鬆圓夢:

相較於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的預售屋和新成屋,老公寓的總價相對較低,大大降低了年輕人購屋的門檻。這讓許多原本對買房望而卻步的年輕人,也能在都會區擁有一席之地,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3.公設比低,坪數實在:

新大樓動輒30%以上的公設比,讓許多買家感嘆「買公設送房子」。而老公寓的公設比普遍較低,這意味著購屋者能以更實惠的價格,換取到更實在的室內使用坪數,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CP值極高。

4.都更危老,未來增值可期:

除了自住,老公寓更具備「都更危老重建」的潛力。隨著都市更新的推動,許多老舊公寓未來有機會透過重建,搖身一變成為嶄新的大樓。這不僅為自住者帶來居住品質的提升,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可觀的增值空間,可謂是自住投資兩相宜的置產選擇。

高齡族群「退場」:無電梯成最大痛點

然而,與年輕族群的熱情追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50歲以上的高齡客群對老公寓的接受度卻明顯降低。數據顯示,高齡族群在老公寓購屋市場的佔比不到兩成,且隨著年齡增長,佔比越低,70歲以上客群甚至僅剩0.4%。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解釋,這主要是因為老公寓多無電梯,對於行動不便的高齡者來說,居住品質大打折扣。

加上許多退休族財富收入穩定,早年持有的老公寓也已增值,他們更傾向於選擇有電梯、有車位的大樓產品,出現「賣公寓,換大樓」的換屋趨勢

此外,銀行核貸條件也成為高齡族群進場老公寓市場的阻礙。部分銀行規定,貸款人年齡加上屋齡不得超過75至85年,對於屋齡多在30年以上的老公寓,50歲以上的貸款人較容易在核貸條件上卡關。

政策利多助攻:老宅延壽計畫有望再掀波瀾

值得關注的是,內政部規劃於今年第四季推出「老宅延壽機能復新計畫」,針對屋齡超過30年、樓高4至6層且經初評結構安全的集合住宅,提供修繕經費補助,其中包含加裝無障礙設施、立面修繕等項目。李家妮經理預估,這項計畫有望讓長者無需面臨換屋壓力,同時吸引青年回流居住,進一步影響老公寓的結構性買盤,為老公寓市場帶來新的變化與活力!

這波老公寓的「逆襲」熱潮,不僅反映了當前房市的供需失衡,也凸顯了年輕族群在購屋上的智慧與務實。未來,隨著政策的推動,老公寓市場的發展將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