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鉅軒代書

行政院日前放寬新青安規定後,中央銀行也釋出善意,為換屋族再度開一扇「人道走廊」。央行於9月8日宣布,實質換屋自住者的貸款協處措施,出售舊屋的期限由原本的 1年延長至18個月,並追溯適用於 2024年9月20日後承做的貸款案件,大幅減輕民眾「舊屋賣不掉」的壓力。

🏠 政策背景:換屋族被限貸卡死

央行自去年9月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購屋者名下若已有房產,不僅無法享有寬限期,第二間房貸款成數還被限縮至最高5成。這讓許多「先買新屋、再賣舊屋」的換屋族被迫視同投資客,貸款資格受限。

為避免誤傷自住需求,央行去年10月才祭出「換屋協處措施」,規定只要與銀行簽下切結書,並承諾 1年內出售舊屋並完成移轉,即可保有寬限期資格。然而,隨著房市買氣急凍、成交速度變慢,許多換屋族眼看期限將至,卻苦於舊屋難賣,擔心房貸成數被追收。

緩衝半年:從1年延長至18個月

因應市場反映,央行與銀行業者多次討論後,決定放寬規範:出售舊屋期限延長至18個月,並同步修正相關問答規定。此舉被視為替換屋族「爭取到多半年的緩衝時間」。

央行強調,此舉兼顧換屋族的實際需求與信用管制的政策目的,有助降低資金斷鏈與被迫急售的風險。

💡 換屋族短痛轉長痛?

  • 房產公會理事長楊玉全 認為,雖然此舉釋出體諒民眾的訊號,但因銀行貸款水位受限,仍可能不願積極承做換屋貸款。他建議應進一步 放寬成數或調降存準率,才是真正解決之道。

  • 大家房屋研究室賴志昶 分析,延長至18個月,確實能讓換屋族避免因急售而「賤賣房子」,對市場穩定有幫助。不過後續銀行稽核與貸款延撥問題仍待觀察。

央行這次鬆綁,被形容是「換屋族的強心針」。多出的半年緩衝期,能讓民眾有更多時間籌資、等待市場買盤回籠,也避免資金斷鏈的危機。不過,能否真正緩解換屋族痛點,還得看銀行實務操作與房市後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