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鉅軒代書
「蔡大哥不用擔心,萬一銀行成數不夠,我們建商可以幫你分期!」
這句話聽起來像溫柔體貼的保證,實際上卻可能是你財務自由之路的第一個坑。
近年來,不少建案推出「頭期款分期」方案,看似體恤年輕人買不起房的無力,實際上卻是一場「先綁後炸」的銷售遊戲。對建商而言,它是加速成交的王牌;對買方而言,卻是將「未來的不確定性」全部簽進合約裡的隱性風險。
🧨 為什麼「頭期款分期」是溫柔陷阱?
與其說建商在幫你,不如說他在「幫自己成交」。
建商的邏輯很簡單:
- 不想讓客戶因貸款問題猶豫 → 先用「分期」穩住心。
- 合約簽了,後續風險自然就轉嫁給你。
而你以為的「分期是後路」,其實是更細的債務鋼索。建商拿到的是「應收帳款」,你背上的卻是「雙重負債」。
💣 三大隱藏風險,一次看清!
① 未來利率與政策變數:
- 現在的低利率,不代表四年後還能撐。
- 萬一央行升息、貸款成數被降,你要補的頭期就會暴增,壓力翻倍。
② 個人財務不確定:
- 你能保證四年後收入不變、工作穩定嗎?
- 「分期付款」等於簽下一份不得出錯的人生契約。一旦收入中斷,你會同時被銀行與建商「雙重催款」。
③ 建商本身的履約風險:
- 建商真的有能力撐到交屋嗎?
- 若案子爛尾或延宕,你既拿不到房,前面付的款還可能討不回來。
⚠️ 分期 ≠ 還款能力,它只是暫時止痛劑
頭期分期的確能降低「現在」的焦慮,但卻放大了「未來」的風險。
真正該問自己的,是這一題:
「如果四年後,我只能貸到 65%,利率升到 3%,還要繼續付建商分期款,我的生活品質還撐得住嗎?」
如果這個想像會讓你失眠,那就代表這間房子,現在不該屬於你。
💡 鉅軒代書提醒:
真正的購屋智慧,不是硬擠上車,而是要確保自己開得長久、不會翻車。
別被「良心建商」的糖衣話術迷惑,因為在這個變動的市場裡,現金流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