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鉅軒代書

「簽約少八個字,轉手就少百萬!」——近來新北、桃園、台中等農地交易案頻傳「套繪陷阱」爭議,許多地主趁區段徵收題材熱賣土地,卻在過戶前被買方「反砍價」、要求折讓三成。

專家直言,這些糾紛幾乎都源於契約中少寫一行字、漏一條但書,讓賣方最後不僅價金被砍,甚至連未來徵收補償權也拱手讓人。


🧨高價售地變砍價戰 「套繪管制」成致命漏洞

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指出,一名共有人趁徵收傳聞,以高價脫手農地持分,豈料過戶前夕被買方突襲要求降價。買方理由是土地受到「套繪管制」,可能導致未來抵價地面積縮水,因此要求折讓三成。

「市場冷清時,買方砍價的刀特別利。」鄭文在說明,「套繪管制」本是避免同一地重複使用的管理制度,依法在區段徵收後會自動解除,但若契約中未明確註明,賣方就會陷入被動。

他強調,只要在合約中補上這句關鍵條文

《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第12條規定,若經區段徵收變更為非農業用地,套繪管制自動解除。

即可避免買方藉機砍價。


⚠️未列「無污染保證」也能被攻擊

另一宗案件中,買方在簽約後突然主張「賣方未告知土地污染紀錄」,要求折價百萬。實際上該地根本未檢測過,但因契約中未加註「保證無污染歷史」但書,讓買方有機可乘。

這些陷阱幾乎都藏在細節裡

鄭文在提醒:「精明買家不會砍你地價,他們砍你條文。」

💣三大農地契約地雷

項目 問題描述 常見後果
1️⃣ 未載明套繪管制狀態 契約未註明是否受套繪影響 遭買方砍價或主張交易瑕疵
2️⃣ 未詳列使用限制 未寫明「現況使用」與「耕作權」歸屬 買方可主張未揭露事實、要求降價
3️⃣ 未明定徵收補償權歸屬 未寫「抵價地隨土地移轉」 買方主張權利瑕疵,賣方被迫降價成交

賣方「契約自保三原則」

  1. 所有土地現況與限制必須明載(包括套繪、污染、耕作情形)
  2. 徵收與補償權條款逐字確認,不留模糊空間
  3. 所有口頭承諾都要落字為憑,避免事後爭議

鄭文在補充,如果地主發現土地被套繪管制,可查明是否曾領建照未動工,只要繳回原執照、附上現況照片與套繪圖,即可向縣市政府申請解除

🔍真正保你平安的不是價格,是契約

當前農地市場從熱轉冷,買方更容易「挑條文砍價」。

與其事後為一條但書打官司,不如簽約前多花三十分鐘確認每句話。

在農地交易的戰場上,能守住財產的,不是最高出價的人,而是看得懂契約細節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