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鉅軒代書
在悶熱的夏季裡,台灣房市也跟著「涼了」。
六都2025年上半年房屋交易量大幅滑落,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近三成,創下2018年以來的交易新低。即使是歷來買氣最強的6月,也無力扭轉頹勢,許多大型房仲的業績年減幅度高達3到5成,形同「寒冬未過,酷暑先來」。
但奇妙的是,市場卻開始傳出「建商讓利」、「建案降價」的訊息,彷彿拋出一點甜頭,試圖喚醒沉睡的買氣。
然而,專家顏炳立一語道破——這不是降價,是把開太高的價格還回來!
「這世上沒有賠錢的建商,只有調整利潤的策略師。」
📉表象降價,其實吐回超漲利潤
顏炳立指出,過去因資金行情熱絡、預期心理強烈,許多建商開出遠高於合理行情的「夢幻價格」。如今市場冷卻,只是把「本來就不該那麼貴」的價格調整回實價。
拿早期進場的建商來說,土地取得早、利潤空間大,即使下修2到3成,還是穩穩賺——不過是從過去想賺5成,變成現在賺3成。這樣的「讓利」,其實只是還利於理性。
「期待大跌的買方,是在做白日夢。」
——顏炳立
🧊限貸鐵鎖仍在,房市像穿毛衣的夏天
央行限貸政策仍未鬆綁,導致自備款門檻高居不下,不僅影響購屋族資金配置,連建商也紛紛放慢腳步。土地市場也受拖累——2025年上半年土地交易總額僅約870億元,寫下近兩年新低。
目前市場氛圍是:「買方等跌,賣方惜售」,雙方「自我感覺良好」,導致成交陷入膠著。顏炳立形容:
「第3季市場像回憶錄,觀望、盤整、無火氣;第4季像穿毛衣的夏天——有壓力,卻還不到爆炸。」
🧩蛋殼賣蛋白,蛋白賣蛋黃?買房變盲盒!
最讓人搖頭的,莫過於地段與定價的錯置現象。
顏炳立提醒:「現在的房市,就像泡泡瑪特(盲盒文化),買的是包裝,不一定是價值。」
蛋殼區賣出蛋白價,蛋白區喊出蛋黃價,錯價現象頻傳,讓人買得心驚驚。至於頂級蛋黃區土地只剩都更案「布料」,價格依然硬挺;而商用不動產、飯店市場仍處於觀望或「夢遊」狀態,法人交易門檻高,一般業主難以切入。
🔮後市展望:悲觀免了,熱血暫緩
雖然交易量持續低迷,但也無須過度悲觀。房市沒有斷頭潮跡象,房價也不可能回到2年前。真正的買點,將落在**「價格修正5%時出現的理性買方」**,不求爆賣,但能穩健成交。
在這場房市耐力賽裡,不是快腳贏,而是冷靜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