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市寒冬來得又急又猛!國內房貸市場自2022年下半年啟動信用緊縮機制後,近日再度升級管制措施。據不動產界透露,公股行庫已將收支比評估標準全面調升至200%水位,年收入未達200萬元的首購族,面對總價2000萬元住宅恐面臨「自備款翻倍」的購屋危機。
房貸緊縮常態化 自備款門檻飆升
最新房貸審查標準顯示,年收140萬以下族群衝擊最劇,貸款成數遭下修至6成。以雙北市主流2房產品總價1800萬元估算,自備款將從傳統8成的360萬元暴增至720萬元,等同消滅首購族進場機會。更嚴峻的是,這波信用緊縮已從公股銀行蔓延至民營金融機構。
「這不是雨天收傘,根本是暴風雪中拆屋頂!」房市觀察家Sway接受本刊專訪時直言,銀行端除調升收支比標準,更同步祭出三大殺手鐧:全面取消寬限期、拒絕40年期房貸申請、30年期房貸成數限縮至7成。三管齊下讓借款人不僅面臨資金斷流危機,更喪失財務緩衝空間。
傳統融資手法全面失效
值得注意的是,過往常見的「保人戰術」與「資產槓桿操作」同步失靈。Sway分析,現行審查制度將連帶保證人收入合併計算,若雙親月退休金未達5萬元,反可能拖累貸款條件;而透過舊屋增貸套現的投資客,近期頻遭國稅局追繳贈與稅,已有案例需提前清償千萬房貸。
這波信用海嘯重創郊區房市,銀行鑑價普遍低於成交價15%-20%,導致轉售市場出現「7成房貸魔咒」。某仲介業者透露,新北蛋白區出現投資客欲平轉逃生,但買方發現需額外準備200萬價差自備款後紛紛卻步,目前待售物件平均滯銷期已突破8個月。
面對房貸核貸條件持續惡化,鉅軒代書建議購屋族應進行「壓力測試沙盤推演」:將自備款準備金提高至總價4成、以基準利率2.5%計算月付金,並預留24期房貸資金作為安全緩衝。這場房市信用風暴何時趨緩仍屬未知,但能確定的是,過去「高槓桿買房」的遊戲規則,已正式畫下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