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鉅軒代書

台灣房市火熱之下,建商廣告也變得「熱情似火」,但熱過頭就是火燒眉毛!

近年來,不少建案為了吸引買氣,頻頻祭出「銀行信託保證」與「預留貸款額度」等華麗用語,但這些說法背後,竟可能是一場精心包裝的「廣告假象」。

這些話你聽過嗎?小心,它們可能是假的!

不動產專家莊孟翰(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揭露,苗栗某建案「陞鎂園」,在網頁廣告中宣稱:

✅ 已預留華南銀行貸款額度

✅ 華南銀行信託保證

看似安全,實則不實!公平交易委員會調查後,認定此廣告為虛偽不實資訊,誤導消費者,並依《公平交易法》第21條開罰建商40萬元。這不只是罰錢,更是對建商誠信的一記重擊!

房貸愈緊 → 詐術愈狠 – 買房廣告成另類陷阱?

自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後,房市資金緊縮,不少民眾苦於貸款成數縮水。建商趁機打出「貸款沒問題」等誤導性標語,藉此催促下訂。公平會表示,能否貸款、是否有保證,絕對是消費者最在意的關鍵因素,建商不可胡亂承諾、暗藏陷阱!

空間魔術?還是法規地雷?

近年房價高漲、坪數縮水,不少建案設計出「挑高樓層+夾層空間」的噱頭,廣告詞如「小坪數也能大享受」遍地開花。但莊孟翰提醒,這些所謂的「複式空間」,往往需要違法加建、二次施工才能真正變成「夾層屋」。

消費者原以為買到多一層,結果交屋時才發現——原來只是一場空!

這類誤導資訊同樣違反公平交易法,建商多次遭檢舉並被裁罰。

拒當冤大頭,請記得這三招:

  1. 查實廣告內容:不要只看表面詞句,最好能找到銀行或信託單位的實際文件佐證。
  2. 選品牌建商:信譽好的公司,產品與承諾通常更值得信賴。
  3. 比價不嫌累:「貨比十家」是王道,千萬不要被一個廣告話術牽著鼻子走!

買房不是買幻想,建商說的每一句話都要查證

廣告詞可以寫得很美,但一旦失真,就足以讓一生積蓄灰飛煙滅。

在買房的路上,理性永遠比感性重要。

別讓「信託保證」變成「信錯保證」,別讓「買到家」變成「套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