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都市更新(都更)是一個複雜且耗時的過程,尤其是在人口密集且土地稀缺的雙北地區。都更的機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政策支持、經濟狀況、市場需求、法規限制和社會參與度等。根據最近的報導,雙北地區的老屋數量接近150萬戶,而近年來的平均拆除執照核發數顯示,要將這些老屋全部更新,至少需要380至1133年的時間。
根據內政部2023年的統計資料,全台灣有1345件拆除案例,涉及4559宅,其中台北市約有2000宅,新北市約有700宅。這些數據反映了都更在這些城市的活躍程度。
若以雙北市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總數148.5萬戶來看,去年的拆除宅數2700宅相比之下,確實顯得微不足道。這個比例大約是千分之1.8,意味著每千戶中,不到兩戶會進行都更。這個機率可能讓許多屋主感到都更遙不可及。
這個數字可能讓人感到驚訝,但它揭示了都更過程中的挑戰和機遇。
以下是五個主要條件,可以幫助我們判斷一棟老屋的都更賣相:
- 政策和法規:政府的政策和法規支持是推動都更的重要因素。例如,台北市自2017年頒布《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後,核發的住宅拆除執照數量有明顯增長。
- 經濟誘因:房價上漲和建商給予地主的條件越來越優渥,這些經濟誘因可以促進都更案的發展。例如,新北市的都更危老推案量在2024年預計將達到千億元台幣。
- 市場需求:市場對新房子的需求會影響都更的可能性。雙北地區作為台灣的經濟和文化中心,對於新建築的需求始終存在。
- 社會參與度:居民的參與和支持對都更案的成功至關重要。民眾如果不積極參與,都更的進程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
- 地理位置:位於交通便利或商業發達地區的老屋,都更的吸引力和價值會更高。
雖然挑戰重重,但隨著政策的支持和市場的需求,都更仍然是一個充滿潛力的市場。對於投資者和居民來說,都更的機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政府政策、經濟狀況、市場需求、法律規範等。例如,政府若推出更有利的都更政策或補助,可能會提高都更的機率。
同樣地,如果房地產市場需求增加,老舊房屋的地段價值上升,也可能促使更多的都更案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