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房地產市場近年來出現了一個顯著的趨勢:微型小宅的興起。這種小坪數、低總價的住宅,一度被視為解決高房價問題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對於單身專業人士和小家庭來說。然而,這種趨勢已經引起了不動產業界內部的關注和批評。
中華民國不動產代銷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戴嘉聖最近發表了對這一現象的看法,他認為建商瘋狂追求微型小宅是一個「不健康」的市場現象。戴嘉聖指出,這種趨勢不僅限制了住宅的空間,也限制了市場的多樣性,對於那些需要更大空間的家庭來說,選擇變得非常有限。
戴嘉聖強調,台灣面臨的少子化問題和高房價問題,是造成年輕人不願生育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認為,政府應該重視有真正買房需求的年輕人,並解決影響甚鉅的「缺工」問題。他提出,政府應該著手修訂高價住宅的認定標準,以及購屋貸款的優惠政策,以幫助年輕人解決「自備款不足」的問題,從而促進年輕人購屋和計劃生育。
此外,戴嘉聖也提到了目前央行限貸令對於大台北以外縣市的總價門檻十幾年來未調整的問題。他警告說,五年後,當這一波預售屋買氣熱潮都要面臨交屋時,租屋市場供給將大增,房市可能會出現很大變化。他呼籲政府應該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聆聽房地產業界的聲音,並打造一套更完整、健全的對策,讓房市回歸市場機制。
戴嘉聖的觀點反映了台灣房地產市場中一個重要的討論點:如何在保障年輕人的居住權益和推動經濟發展之間找到平衡。微型小宅可能在短期內解決了一些人的住宅需求,但從長遠來看,它可能會對社會結構和市場健康造成不利影響。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值得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深思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