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協助子女購屋,不少父母選擇運用贈與免稅額度進行資金規劃,但若忽略稅務細節恐引發補稅危機。近日一位父親為協助兒子籌措488萬元購屋頭期款,自認善用夫妻年度贈與免稅額度,卻因「金流處理不當」遭國稅局追稅,引發各界對贈與稅務規劃的熱烈討論。
贈與免稅額度≠單一帳戶匯款
據了解,該名父親深知《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每人每年享有244萬元贈與免稅額度,夫妻合計可達488萬元,遂直接從個人帳戶匯款488萬元至兒子戶頭。未料數月後收到補稅通知,國稅局認定該筆款項全數源自父親個人,僅能扣除244萬元免稅額,超出的244萬元需按10%稅率補繳24.4萬元贈與稅。
「這是典型誤解『共同財產制』的案例。」永慶房屋契約部經理陳俊宏分析,即便夫妻採共同財產制,贈與稅仍以「個人行為」計算。正確做法應先由父親贈與244萬元給配偶(免稅),再由夫妻「各自」匯款244萬元給子女,方能完整運用免稅額度。
結婚贈與優惠+資金流向成關鍵
陳俊宏進一步指出,若個案發生於子女結婚前後6個月內,還可額外適用「婚嫁贈與」優惠:父母各自贈與100萬元以內財物免稅,合計可再增加200萬元免稅空間。此案例若搭配時機運用,總贈與額度最高可達688萬元(488萬年度免稅+200萬婚嫁贈與),但需檢附戶籍謄本佐證結婚時程。
此外,實務上常見「假性贈與」陷阱。曾有客戶長年將資金分批贈與子女並取得免稅證明,卻在購屋時發現可用資金僅剩最後一年的244萬元。經查證,過往贈與款項皆在取得證明後回流父母帳戶,此類「資金循環」模式遭國稅局認定為無實質贈與,過往免稅證明形同無效。
贈與稅相關免稅額與稅率(2025年)
項目 |
金額/條件 |
備註 |
---|---|---|
年度贈與免稅額 |
每人每年244萬元 |
超過部分需納稅 |
夫妻間贈與 |
免稅 |
不計入贈與總額 |
子女結婚贈與免稅額 |
每位父母100萬元 |
需在結婚登記前后6個月內,需證明 |
贈與稅率(淨額) |
500萬以下10%,500萬至1000萬15%,1000萬以上20% |
按級距累進計算 |
稅務規劃三要點
- 分戶操作:夫妻應各自從名下帳戶匯款,避免共用單一帳戶
- 保留金流:贈與資金需永久留存子女帳戶,若用於投資置產,收益歸子女所有
- 時效證明:婚嫁贈與需於登記日前後6個月內完成,並保存相關文件
陳俊宏提醒,房地合一稅實施後,直接贈與房產雖可節省贈與稅,但未來出售時可能面臨35%-45%重稅,現金贈與仍是主流選擇。建議民眾進行大額財務規劃前,應諮詢專業代書或稅務人員,避免因程序疏失衍生稅務風險。
國稅局近年加強查核「分年贈與」案件,2023年統計顯示,因金流瑕疵遭補稅案件較前年增加15%。專家呼籲,稅務規劃需「從一而終」,資金流向與文件留存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