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六都最幼齒房市」之稱的桃園市,近期出現顯著屋齡老化趨勢。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第四季桃園住宅平均交易屋齡達21.7年,較去年同期增加2.5年,儘管仍為六都最低,但已逐漸浮現「初老現象」。值得注意的是,30年以上老屋交易佔比合計達34.5%,相當於每三筆交易就有一筆屬高齡住宅。

老屋交易逆勢成長 中壢海華商圈成熱區

數據顯示,桃園市去年Q4老屋交易呈現雙軌增長,40年以上住宅佔比18.7%、季增2.9個百分點;30-40年住宅佔比15.8%、季增1.8個百分點,合計占比突破三成。其中中壢區以348筆老屋交易居冠,台灣房屋海華直營店店長黃啟東分析,海華商圈30年以上電梯大樓因具備「雙低優勢」(低公設比25-28%、低總價1500萬元內),加上SOGO百貨與機捷A21站加持,成為自住客首選。

新舊屋市況兩樣情 稅制利率壓縮成屋動能

相較老屋熱絡,桃園新成屋交易占比從Q3的28.1%下滑至25.9%,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新屋持有成本高加上房地合一稅重稅期限制,導致屋主惜售。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補充,3月五大銀行房貸利率攀升至2.264%的16年半新高,加重多屋族資金壓力,促使「汰舊留新」潮湧現。

置產族鎖定大學城 低總價老宅投報率吸金

值得關注的是,中原大學周邊老舊套房異軍突起,總價800萬元內物件投報率達3.5-5%,吸引長期置產族進場。黃啟東透露,此類30年以上公寓雖屋齡偏高,但鄰近學區的穩定租賃需求,加上未來中豐交流道串聯國道優勢,成為投資市場黑馬。

5621 87057081
桃園市成交屋齡區間占比。資料來源/台灣房屋

市場人士觀察,桃園房市正經歷結構轉型,在成熟商圈土地稀缺與通膨壓力雙重驅動下,具備生活機能與價格優勢的老屋,已從過渡性產品躍升為市場主力,此趨勢可能重塑北台灣房市版圖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