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最新預售實價登錄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六都暨新竹縣市預售屋交易量較前一季暴跌42.3%,創近五年單季最大跌幅。其中高雄市、新竹縣市量縮幅度突破六成,顯見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與銀行緊縮房貸政策已對過熱房市產生壓制效果,市場正式步入「量縮價修正」階段。

中南部成重災區 高雄量縮66.7%居冠

數據顯示,七大都會區預售交易量全面衰退(詳見附表):

  • 高雄市:季減66.7%(上季2,318件→本季773件)
  • 新竹縣市:季減62.4%(1,845件→694件)
  • 台北市:季減39.8%(1,102件→663件)

若與2024年第二季高峰期相較,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五都交易量更較高點縮水逾七成,顯示投資性需求明顯退潮。

總價鬆動!桃竹中位數下修近8%

價格方面,預售屋總價中位數出現近三年首度季減:

  • 桃園市:1,280萬→1,180萬(↓7.8%)
  • 新竹縣市:1,980萬→1,835萬(↓7.3%)
  • 台北市:6,150萬→6,020萬(↓2.1%)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分析:「部分建商為加速去化,除價格讓利外,更祭出『精裝修交屋』、『高檔家電配備』等變相折扣,顯示庫存壓力正在升溫。」

174192089625534909.png!820x.water2

政策連擊效應 專家:買方市場確立

針對市場急凍主因,陳金萍指出三大關鍵:

  1. 金融管制加碼:2023年Q3起銀行嚴審貸款成數與寬限期,多屋族貸款利率普遍突破3%
  2. 第七波信用管制:限制法人購屋貸款、特定區域第二戶限貸七成
  3. 預期心理反轉:投資客退場導致預售換約量年減逾九成

建商讓利潮恐延續至2025 Q3

住商機構首席分析師徐佳馨補充:「目前預售市場餘屋量達近3.2萬戶,在建商資金成本攀升壓力下,2025年H1可能出現『以價換量』風潮。」值得關注的是,七都中僅新北市總價微增0.8%,主因精華區小坪數產品支撐,顯示自住剛需仍具一定買盤。

參考文章:https://news.591.com.tw/news/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