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內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台灣房價所得比達到了10.35倍,這意味著平均而言,一個家庭需要不吃不喝工作10.33年才能買得起一間房子。這一數字在新竹縣更是首次突破了10倍大關,顯示出房價與收入之間的巨大落差。
根據經濟日報的報導,近一年來台灣的房貸餘額暴增了9,304億元。這一數字的增長速度令人瞠目結舌,部分銀行的放款水位甚至逼近了監管紅線。這種情況可能導致銀行在未來對於新的房貸申請採取更為保守的態度。2024年上半年,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收達到了293億元,年增率高達88%,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進一步觀察六都及新竹縣市,依照H1稅收高低排序,台中市55.4億、新北市52.7億、高雄市41.2億、桃園市37.9億、台北市32.8億、台南市18.4億、新竹市12.3億、新竹縣11.8億,年增率達54~129%不等。
近期的數據顯示,全國中位數住宅價格有所上漲,從918萬元增至955萬元,這導致房貸負擔率上升了1.72%。這樣的增長可能會增加購屋者的經濟壓力,尤其是對於首次購屋者來說。然而,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也有所增加,從92.08萬元微增至92.29萬元,這使得負擔率略微下降了0.09%。五大銀行的新承做購屋貸款平均利率上升至2.079%,這對負擔率造成了0.02%的增加。利率的上升意味著貸款者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
桃園市在這一季度的住宅價格指數上漲了3.99%,是六大都市中上漲幅度最大的城市。緊隨其後的是臺南市,其住宅價格指數上漲了3.94%。其他四個都市—新北市、臺中市、高雄市和臺北市—的上漲幅度分別為3.02%、2.83%、2.49%和1.72%,其中臺北市的上漲幅度最小。

但新青安資格審查的趨嚴與央行調升存準率,對於銀行的貸款政策產生了顯著影響。過去一年裡,由於房市的熱絡,銀行放出了大量資金,但現在可用於放款的資金水位已經減少。這導致銀行在放款時變得更加保守,貸款條件也不再像前幾年那樣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