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政府祭出嚴格的信用管制政策,限貸令大幅緊縮房市資金流動性,重擊建商開發意願與購屋族貸款能力。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分析,截至2025年2月,房價下跌相關討論聲量突破35萬筆,成為社群最熱議話題。購屋族對「居住正義」的期待與市場實際低迷的反差,更讓房市未來蒙上不確定性陰影。
供需失衡加劇,空屋率攀升壓低房價
超額供給成隱憂
業界數據顯示,未來三年全台將有40萬戶新屋完工,市場面臨超額供給壓力。加上限貸政策導致投資客退場,買方轉趨觀望,空屋率持續攀升,房價下修壓力大增。專家分析,部分區域新屋價格已較高點回落8%,中古屋市場議價空間更擴大至15%,「以價換量」成為建商與屋主求生手段。

預售屋解約潮湧現
信用緊縮連帶衝擊預售市場,2025年2月全台預售屋解約率較去年同期激增3成。專家示警,低自備款建案風險最高,許多購屋族因後續貸款核貸不足,被迫放棄簽約,甚至出現「平轉急售」潮。房產顧問李明哲提醒:「此時進場需慎選保值區,避免接手價格泡沫化物件。」
房仲業陷生存戰,1.2萬從業人員恐失業
交易量凍結讓房仲業陷入寒冬。據房仲公會統計,2025年1至2月全台交易量較去年同期腰斬,逾500家中小型房仲業者已歇業,預估全年將有1.2萬名從業人員面臨失業危機。資深房仲陳小姐坦言:「過去靠投資客撐起的市場榮景不再,現在連帶看量都少了7成。」
社群聲量:高房價民怨vs.撿便宜期待
正面聲量:年輕族群的購屋曙光
部分網友認為房價下跌是「危機中的轉機」,分享成功議價經驗:「耐心等待2年,終於用合理價買到蛋白區新房。」此外,建商促銷戰開打,如「送裝修」、「低管理費」等方案,也吸引首購族進場。
負面聲量:居住正義的未竟之戰
多數討論仍聚焦高房價與低薪困境。網友痛批:「30年房貸壓垮人生,政府打房越打越高!」更有聲音直指「房仲過度推銷、隱瞞瑕疵」加劇信任危機。值得注意的是,與中國上海「空城」現象的類比討論激增,反映民眾對經濟前景的深層焦慮。
專家解盤:政策調整與自住策略成關鍵
短期難回暖,自住應擇優進場
政大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張金鶚分析,信用管制政策至少需至2026年才可能鬆綁,且全球升息趨勢未歇,房市短期內「量縮價跌」格局不變。他建議自住客鎖定交通成熟、供需平衡的行政區,避開重劃區餘屋過多風險。
建商轉型求生,ESG、智能宅成新趨勢
面對市場寒冬,大型建商紛紛轉向永續建築與智能宅開發。例如,遠雄建設推出「零碳社區」概念案,主打綠能減壓;興富發則強化小坪數產品,降低總價門檻。業界預估,符合年輕世代需求的創新產品,將成突圍關鍵。

2月房市關鍵字:下跌、預售屋、解約潮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顯示,2月熱門關鍵字圍繞「房價下跌」、「預售屋解約」及「房仲失業」,反映市場悲觀預期。值得關注的是,「日本置產」討論量月增45%,顯現部分資金轉向海外不動產避險的趨勢。
房市寒冬雖衝擊產業鏈,卻也迫使市場回歸基本面。對自住客而言,此時正是審慎評估財務能力、挑選理想物件的時機;對業者來說,如何提升服務透明度、適應剛性需求,將是生存關鍵。房價下跌究竟是危機或轉機,端看各方能否在波動中掌握新平衡。
(數據來源: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房仲公會、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